發(fā)布時間:2019-06-21瀏覽:1861 次
3個月前,馮先生夫婦來到株洲婦幼心理門診,向心理咨詢師盧文軍醫(yī)生求助。
馮先生介紹,他兒子小林(化名)16歲,就讀高一,有嚴重的網癮。“兒子每天都要玩5、6個小時的手機游戲,上課也沒有心思聽課,學習成績一落千丈?!瘪T先生說,為此,他沒收了兒子的手機,倔強的兒子以“不去上學”作為威脅,堅持要拿回手機。
“我想著只要把手機還給兒子,他上學也是白上,就堅決不同意,兒子那幾天沒去上學,還做出了輕微自殘行為,我就慌了?!瘪T先生說,他想喊兒子一起到株洲婦幼求助心理咨詢師,但兒子不愿來。
盧醫(yī)生通過與馮先生的交流,得知小林初中時的成績還不錯,但馮先生夫婦過于嚴格,只關心小軍的學習成績,不太關心他的生活。“進入高中后,小軍第一次考試成績不太理想,馮先生不僅罵了兒子,還打了他,自此他的學習積極性慢慢下降,小林便慢慢染上網癮?!?/SPAN>
在盧醫(yī)生的建議下,馮先生回家后把手機歸還給小林,并向他道歉,小林之后便同意和父母一起來醫(yī)院。
盧醫(yī)生說,通過和小林深入交談,小林覺得父母一直對他太嚴格,從小到大取得好成績基本沒有得到過表揚,但只要表現稍微差一點就會被打罵,他感到壓力很大,沒有一點成就感。相反,小林在手機游戲里面找到了成就感,還有游戲好友關心他,他慢慢染上了網癮。
之后,通過6次心理疏導,馮先生夫婦不斷“醒悟”,開始關心兒子的生活,為他的每一次進步“點贊”,還通過小長假帶他出去旅游散心,親子關系得到了很大改善。同時,小林也在不斷減少玩手機時間,最近已經降到只在周末玩一兩個小時,上課也專心了不少,學習成績也在逐步回升。
盧醫(yī)生表示,在接診的青少年中網癮問題接近一半,青少年迷戀電腦、手機游戲的現象,絕對不止小軍一例,已是普遍的社會問題?!拔医釉\的青少年對象中,網癮問題已經接近一半?!北R醫(yī)生說,青少年之所以容易對網絡游戲“著迷”,大多是因為他們成就感低、厭學,用網絡來逃避現實;缺少關愛,與父母溝通少,經常被父母打罵,也是讓孩子犯網癮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“青少年都有一種叛逆心理,就上網問題而言,家長管得越嚴孩子會越想去上,一味打罵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有害?!北R醫(yī)生說,對孩子可能沉迷網絡一事,家長可以預防,平時多和孩子溝通,別給孩子太大壓力,適當的上網沒什么壞處,家長要在上網時間和上網內容上給孩子把關。另外,家長不要對孩子太苛刻,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亮點,以表揚為主,同時跟孩子談話要心平氣和,多聽聽他的想法,可以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,增進感情。
盧醫(yī)生介紹:在來訪者中大多數是因為學習成績下降,厭學、逃學、網癮、情緒失控、人際交往障礙等原因,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:缺乏心理營養(yǎng)。作為孩子最親的家長,需要去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,了解孩子在生活、學習中遇到什么困難,接納孩子的感受,幫助孩子一起去面對,去解決,家長也要敏銳地發(fā)現孩子的興趣愛好,并鼓勵認同孩子允許其發(fā)展,而不是被動地靜待花開,同時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,身教重于言教。如果通過以上辦法問題仍然不能解決,或家長在實施過程中不知具體怎樣做,就需及時找專業(yè)人員進行心理幫助。
家長們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有沒有缺心理營養(yǎng), 家長們,趕緊自查一下!
1.孩子的情緒是否穩(wěn)定;
2.孩子人際關系如何;
3.是否有偏差行為(傷害自己或他人)。
有家長問,怎么給孩子“心理營養(yǎng)”?不著急,聽聽心理專家怎么說!
第一個心理營養(yǎng):無條件接納.(0-3個月,來自父母)
人類區(qū)別于動物,生出來時什么都不會,這時媽媽不知道他將來會是怎樣一個孩子?品格好不好?IQ高不高?卻可以完全接納孩子什么都不會,可以接納孩子的無能。然而剛出生的孩子所有的感覺都是開啟的,可以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態(tài)度,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愛。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求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。
第二個心理營養(yǎng):(0-3個月,來自媽媽)
這個時期孩子還需要確認的是你要把我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。就算我什么都不是,我在你生命中是有價值的。這個是媽媽給予孩子的,就像分泌母乳一樣,這個時期的媽媽會分泌本體胺。促使媽媽心甘情愿的為孩子提供一切,在媽媽的眼中,孩子一定是最完美的。如果媽媽不能滿足呢?孩子必須要找另一個重要他人,這個是由孩子自己挑選的,最初、最本能的選擇是媽媽然后是爸爸,如果不能滿足,孩子會找其他重要他人,可能是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、老師或其他長輩。如果不找其他重要他人,就可能會缺心理營養(yǎng)。
第三個心理營養(yǎng):安全感(4個月-3歲,來自父母及其他重要他人)
孩子此時需要從重要他人身上吸收大量安全感(媽媽 爸爸 其他人),爸爸通常需要出去工作,孩子就需要從媽媽身上吸收安全感,是為了跟媽媽或其他重要他人分離。這種自動自發(fā)的分離,從爬的時候開始(6、7個月),此時允許他爬就是給他安全感,等他玩夠了爬回來的時候,媽媽的樣子決定了他的安全感。此時如果媽媽不看他或不理他,安全感會不足;媽媽能開心地看孩子,并歡迎他回到身邊便可以了。如果養(yǎng)孩子養(yǎng)到披頭散發(fā),肯定是我們養(yǎng)育孩子的方式不對。
允許孩子做他那個年齡應該做的事情,就可以得到安全感。吸收安全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。孩子三歲前以為跟媽媽是共生體,孩子來到世界上在媽媽肚子里,不是一個獨立的人。真正成為一個個體,生理上在剪短臍帶那一刻,心理上要在三歲。如果安全感吸收不夠,就不能成為獨立的人。一個人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就不能為自己負責,總要別人為他負責,這樣的人自己和他人都會討厭。
第四個心理營養(yǎng):肯定、贊美、認同(4-5歲,來自爸爸)
安全感足夠的孩子三歲以后心理上可以跟媽媽分離出來,開始有自我意識了。他此時會想知道我是誰?從哪來?我可愛嗎?好看嗎?有能力嗎?我夠不夠好?聰不聰明?此時開始會有競爭性,最需要的心理營養(yǎng)是肯定、贊美、認同。此時可催眠他,爸媽講什么他相信什么。
此時爸爸是最重要的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喜歡找爸爸,更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、贊美、認同。這個時候爸爸對孩子充分肯定,能使得孩子堅信自己是聰明的。爸爸的肯定、贊美、認同對于孩子的價值感是非常重要的。
爸爸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禮物:1 自信 2人生觀 3性別認同。
如果爸爸無法做到,媽媽可以替代,但是媽媽做要比爸爸多做十倍。更多的肯定、贊美、認同是在生活過程中,要發(fā)自內心的。
第五個心理營養(yǎng):模范作用(6-7歲,來自重要他人)
6歲到7歲(小學之前)孩子在生理上:頭腦像錄像機一樣,開始記錄重要他人的行為舉止,模仿他在有情緒的時候,人際關系有問題的時候,生活碰到困難的時候,是如何做的。
如何成為孩子的模范:1.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。2.如果是重要他人,有沒有以身作則。 3.經常出現,讓孩子看到。不出現的父母,就算做的再好,也無法被孩子吸收模仿。當父母不在身邊時,孩子通常會出現追求偶像的現象。
版權所有:株洲市婦幼保健院 株洲市兒童醫(yī)院
聯系地址: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(qū)車站路128號
聯系電話:0731-28221326 0731-28209186
中文域名:株洲市婦幼保健院.公益 株洲市兒童醫(yī)院.公益
備案號:湘ICP備08103067號-1 湘衛(wèi)網申字(2012)第085號 湘公網安備43020302000135號